毕竟老外国会通过专款,专门抹黑中国用的资金都到位的,他们做点什么不稀奇,但我们应该有舆论上的防御体系,另外最主要的是思想从娃娃抓起,根正自然苗红。
还有就是建国之后,文艺宣传方面太僵硬,我都怀疑好多搞文宣的是不是因为理科学不好才偏科读的文科,但很多东西逻辑掌握不好,文方面的东西就容易被人带歪了。
抹黑套路无非:无中生有,断章取义,偷梁换柱!
每年花3亿美金用于抹黑中国!当地时间21日,“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在美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审议并通过,将会提交国会辩论和投票。
这份近300页的法案里,囊括了战略、经济和外交手段等抗衡中国的方方面面。法案里面清晰地标明,希望2022年至2026年的每一财年,美国都能投入3亿美金,用于采取各种措施打击“中国的全球影响力”。更可笑的是,还明目张胆地、有针对性地写道:其中一部分将会砸给“独立媒体”和所谓的“第三方”民间团体,用于反华报道,散播关于中国“一带一路”的“负面消息”。
这个法案可不是光确定目标、明确金额就完事了,连具体如何操作都已经作出明确分工和细化。美国国际媒体署“帮助揭露和反击‘共产党的虚假叙事’”,至于是不是虚假叙事都由美国媒体定义,也就是完全依照美国利益判定;美国国际开发署,也就是抹黑中国新疆棉花的幕后黑手,“支持和培训记者使用必要的调查技术,确保他们能够加大对中国‘一带一路’的‘调查’”;相较于前两位拿钱办事的“跑腿工”被点名要求影响媒体,全球参与中心抹黑中国“一带一路”的触角,则将伸向更多方面。
为了抹黑中国,美国堪称煞费苦心,不惜豪掷重金,这将美国政客遏制中国发展的险恶用心和霸权行径暴露无遗。一些网友评论说,美国把抹黑碰瓷提升到国家专业级别了。
在这场企图洗脑世界的政治闹剧里,我们洞穿了什么?
我们看到了美国挂在嘴边的新闻自由虚伪至极。一个总标榜“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的国度,现在连“遮羞布”也不要了,赤裸裸地提交法案,强烈要求拿钱买通媒体、干预舆论,试图洗脑和愚弄世人。事实面前,美式民主和自由显得如此可笑。
我们看到了美国打压中国、遏制中国发展的险恶用心。近段时间以来,从寻找借口打压中国棉纺企业,企图主导全球棉纺行业规则,到将7家中国超级计算机实体列入所谓“实体清单”,恶意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再到玩弄花招的新法案……美国政客抱着意识形态偏见和陈旧过时的冷战思维,屡屡实行政治操弄,为了打压中国无所不用其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凌主义本质显露无遗。
我们看到了美国的“人权灯塔”倒塌了。不应忘记,美国疫情死亡人数已经突破58万,是全世界新冠肺炎疫情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在财政赤字创历史新高的情况下,不是将资金最大限度用于应对疫情,而是企图拿来遏制打压他国,任由本国国内的老年人成为抗疫不力的“牺牲品”,任由贫困人口面临更严重感染威胁,对处境维艰的残障人士和无家可归者视若无睹,这是赤裸裸地将政治利益凌驾在“人权”之上。
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美国搞霸权、霸道、霸凌的行径,最终必然是死路一条。要知道,政治打压不会蒙蔽正义、不会蒙蔽世人的双眼,谁试图愚弄全世界民众,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解决了挨揍和挨饿的问题,我们中国人还应该解决挨骂的问题。
内容来源:本文由郎言志(liusilang520)原创,作者刘斯郎。
最近又被关了几天“禁闭”,在小黑屋里郎君思索了好些问题。我在想“我们为什么总挨骂”,在外面挨人家骂完,回家还不能怼骂人的家伙,怼完要么被骂是“战狼”,要么被扣上“破坏和平”的帽子,甚至是直接“被封喉”,好像我们中国人一开口就是错,没有资格说话似的。
比如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当天,中国青年画家 @乌合麒麟 画了一张纪念南京大屠杀惨案的画,画的核心是南京大屠杀纪念碑树立在日本靖国神社上方,画的意思很明确:铭记历史,谴责法西斯的滔天罪恶。
然而,不出所料的是,@乌合麒麟 又成了罪人:在和平年代宣扬仇恨的极端分子、破坏中日关系的民族主义者、蹭国家热度的投机者······
与此同时,在外网上另一波妖魔化中国人的行动也在悄然展开。
美国推特公司于13日当天开始大量管控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推文内容:中国网友在推特上发布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国际公认的历史资料,被强制删除或屏蔽,甚至是直接封号。
而封锁的理由也很神奇,叫“无端血腥”。好家伙,发布国际公开的历史资料以谴责法西斯的恶行,竟还成了罪过了,让受害者闭嘴竟还成了冠冕堂皇的“正义之举”,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这些反对中国人纪念南京大屠杀、展现大屠杀真相的群体的逻辑非常神奇:罪恶的法西斯行为不该被批评,因为那是历史往事,而受害的中国人纪念惨案的行为是罪恶之举,是在宣扬血腥。
这其实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种奇葩的“反人类行为”总能在西方的资本体系下成为寻常的存在,例如不久前的“中澳漫画风波”,中国画家将澳大利亚军人屠杀阿富汗平民的事实画了下来,以此谴责澳大利亚军方的反人类之举。结果,在美国主导的西方舆论场上,杀人的澳大利亚成了受害者,而谴责澳大利亚杀人的中国成为了“罪徒”,美国的推特甚至还屏蔽了相关漫画。
将这一系列的事情合起来看,我们会发现一个这样的规律:中国有罪定律,不管事情的黑白如何,论说到最后都是“中国的错”,而那些为中国说话的人,则往往会被贴上各种丑化的标签,甚至是被直接信息屏蔽,失去了说话的权力。
这些年我去了不少国家,我发现这种对华的攻击,不仅限于国家和民族层面,小到每一个“中国人”的个体,也极其容易“招骂”,哪怕你什么都没做,也会遭到无端的指责。
我曾经分享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我曾居住在一座欧洲小城里,周围的邻居全是白人,我自小受过素质教育,懂礼仪、不捣乱,想和邻里和谐共处。可住进屋子没几日,便频繁遭到举报,甚至被楼下的白人老太登门滋扰了好几次。
他们滋扰我的理由无非就是:屋前的垃圾是你中国人丢的、楼道里的脏东西是你中国人留的、墙上的脚印是你中国人踩的,那些不光彩的事都是你中国人干的。
尽管我什么都没做,我那楼下的白人老太也能扯着大嗓门骂上好些日子。后来,我训斥了这挑事的老太婆,方才没了这一系列的闹剧。
这种情况不算是普遍现象,但却是常见的“给中国人定罪”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背后,是一套被人为长期架构出来的反华逻辑:因为你是中国人,所以你注定是有错的。
西方社会这些年频频出现的针对海外华人群体的辱华、反华性的人身攻击,很多就是建立在这种逻辑上:我打你中国人,是因为你们中国人抢了我们工作;我们现在生活变得不好了,是因为你们中国人把钱都赚走了······
总之,横着他有理,竖他有理,因为你是中国人,所以你没理。因此,我们这些年来总在谴责西方社会的辱华现象,我们总以为西方世界会认识到这样的错误,但每每谴责之后就又会变成“中国人的错”:你中国人太敏感了,你们中国人在搞“战狼外交”。
就比如2018年的瑞典辱华事件,瑞典方面自始至终也没有就粗鲁对待中国公民一事作出任何道歉,反而在中国官方介入并表达抗议后,直接在国家新闻频道播放了辱华视频:眯眯眼、随地大小便、戴着斗笠、留着长辫子的中国人来我们瑞典要学会遵守现代文明哦。
说白了,人家瑞典政府和媒体那边压根就不觉得自己的这种行为是一种错,甚至觉得羞辱中国人是一件“光彩的事”。原因其实很简单,人家不认为辱华是一种错。因此,虽然在瑞典这样的西方国家搞种族攻击是大罪,但攻击中国人往往不被认为是“大错”。
▲根据法媒报道,在法国有27%的人认为羞辱、攻击、谩骂中国人不算种族歧视。
同样的画面今年也出现了,今年11月份,澳大利亚电视台播出了一档辱华节目,内容大意传达的是“中国人野蛮啥都吃,连武则天都吃蟑螂”。
此事遭到了全球华人和中国媒体的强烈谴责,结果不但未见澳方一丝一毫的歉意,反倒是中国人又成了罪人:刻意炒作攻击澳大利亚、故意夸大说辞给澳大利亚施压。
▲澳大利亚媒体《澳大利亚人报》在辱华节目播出后,刊文称“北京瞄准了澳大利亚儿童剧目”,节操碎了一地。
依他们的意思就是:总之,我们澳大利亚虽然播了辱华节目,但你们中国人不准生气,你们生气了就是心胸狭隘,你们批评澳大利亚就是肆意炒作,你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和我们这么小的国家较真是欺负弱小,所以你们中国人有错。
在这样一套蛮横无理的“西式逻辑”下,不论我们如何讲理我们都是错的。因为西方的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已经给了一个先入为主的定义:中国人的错。
所以2009年美国爆发甲流并扩散全球的时候,没有人让美国道歉和赔偿,而2020年仅仅因为首先在中国武汉发现了新冠疫情,美、英、意等国就轮番要求中国人赔偿并道歉,哪怕世卫组织一再强调病毒并非源于中国,哪怕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欧美病毒序列不同于中国且早于中国,也无法制止他们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撕咬及谩骂。
2020年新冠肺炎全球大爆发,西方的政客和媒体不是急于防疫,而是急于“骂”同为受害者的中国人。明明是本国政府无能于防疫,明明是自己的制度烂到家了,却很神奇地怪到中国人头上:都是中国人的错。
“千错万错都是中国人的错”,这不是笑话,这是西方的政治正确,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
事实上,这种现象背后,其实和当初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是一样的意思,就是为了“遏制中国强大”而存在,一方面把本国社会矛盾转嫁给了中国,一方面又在舆论上遏制了中国形象的正义转化,削弱中国话语权的同时又巩固了西方阵营的话语权,可谓一举多得。
那么,如何解决挨骂问题?
2020年初,那时候我还在欧洲,身边很多华人都和我讲述了被排斥的“挨骂”经历,而大家为了不“挨骂”,可以说是做了不少努力:苦口婆心地陈述事实,积极地向有疫情的西方个别地区捐款捐物,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以避免引起争吵等等。
很委屈,是真的。
那时候我就在想:同为疫情受害者,为什么我们要挨骂?对于这个问题,可能会有很多解释,但亲自体验过“挨骂”的笔者,还是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加拿大媒体曾刊文表示“华人社区控制新冠病毒的努力被污名的阴影笼罩”,道出了华人背负“骂名”的心酸一幕。
在我看来,其实解决挨骂问题,不仅仅在于国家实力上升后的“对外强硬”上,很多根本性的病根问题有待解决。总的来说,我们既要加大外宣投入,也要加强对内的“软骨病治理”。
我们中国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的权重不高,其实很大程度上和境外势力安插在中国的“带路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人多为早期的老一代“知识分子”,不少甚至还是体制内的高管,有的是高校教师,有的是作协画协大咖,有的则掌控颇具影响力的媒体渠道。
这些人一方面偶尔带带气氛,打击打击中国人的自信和底气,一方面又弄出些丑化国家和民族的“假黑料”,借着维护正义的名义招摇过市,和境外势力里应外合,长外敌士气。
比如谣棍作家圆圆,年初借正义之名撰写日记,却蓄意炒作谣言,躲在别墅里为举国团结抗疫添堵不说,还在四月将谣言日记于海外火速出版,甚至接受各类反华媒体专访污蔑祖国,让无数海外同胞为避免“挨骂”而做出的努力功亏一篑。
众人料想着,圆圆做这些已经够过分了。然而,这还不是其无耻的终点,圆圆此后先是造谣炒作抗议护士病亡,再是攻击、要求张伯礼院士“低头道歉”,在网上掀起一轮又一轮的风波。此后,圆圆又于11月初接受日本《每日新闻》专访,与日本右翼并肩,剑指中国。
11月下旬,圆圆又与港毒分子周庭同登BBC巾帼英雄榜,协同境外反华组织构陷祖国,并私下里与国内“志同道合”的文人朋友举杯庆祝。
12月13日,圆圆再次作妖,联合日本媒体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特殊的节点,在境外发布抹黑中国的谎言内容,蓄意将全球疫情失控的责任归咎于中国和中国人民。
······
一个中国的“体制内”作家,居然帮着洋人一起造谣“骂中国”,这是真实存在并发生的事情。
然而,圆圆不是个例,她的背后还有梁某萍、陈某青,她的那些狐朋狗友一抓一大把,不少还是国内高校的“灵魂导师”。
▲“代表”中国人向全世界道歉的媒体人阿丘。
▲一名居住上海的名为周思溢的女艺术家,自称“代表”中国人向全世界道歉。
对内“带路”,对外“卖国”,巴不得自己的祖国和同胞挨骂,是这群没骨头的人的统一特征。
▲看着中国人挨骂、堵着中国人说话的可能不仅有境外媒体,个别境内商业媒体的编辑似乎也正在这么操作。我们在某度平台已经近3个月都处于“基本发不出去文章”的状态了。
要解决中国人“挨骂”的问题,还是要肃清教育界、文化界、传媒界的软骨头、贱骨头,不能让这些人引领社会思潮的发展。
此外,对外的宣传也应该务实,在加大投入的基础上,追求真正的“走出去”。
众所周知,西方的话语体系,基本是由美国控制的,这是因为美国有着非常完备的舆论管控系统,而且美国实际掌握着所有主流的西方互联网公司和媒体平台。这就导致了我们的“中国声音”很难走出去。
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要想让中国声音走出去,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海外同胞的抱团取暖,大家能发声的发声,能尽力的尽力,为自己、为民族、为祖国伸张正义。
当然,问题的关键还是在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和媒体平台,如何让自己的媒体走出去,如何让西方人接触到“中国声音”并慢慢接受“中国声音”,这才是我们要走的长远之路,而不是总在小圈子里自娱自乐。
尤其是国内头部的几家大互联网、大媒体公司,一定要在想清楚自己姓什么的基础上,主动担当起社会责任,屁股别坐歪了,脑子也别成天盯着老百姓那几捆白菜,光炒作模式不去研发创新,天天看人家老美的脸色,一有国际争端就认怂,有的还删自己中国人的稿子和视频求平安,这样不仅成不了气候,还很怂,怂炮的怂。
说到底,“担当”很重要,重点在于有没有人肯担当,谁来担当,需要担当的人是不是在那占着茅坑不拉屎,如果是,那就换个能担当的人。到底是让这种状态一直下去,还是要彻底改变,这都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有些人和企业要真有担当,就甭删我这文了,让我们这些人发自内心地说点话,谢谢嘞。
作者信息:刘斯郎,郎言志主笔,嘴比公知还“贱”的红粉,黑帽子很多,自己往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