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狙神】邹习祥:206发子弹歼敌203人,晚年解甲归田不吃罐头

吾辈幸福生活背后,总有先烈人负重前行。


原文链接==>

说起志愿军狙击手,你会想到谁?我想,绝大多数人的第一时间的反应,都会想到被称为“上甘岭狙神”的张桃芳。

尤其是在2020年,张艺谋执导的《最冷的枪》立项之后,他更是广为民众所知晓。

诚然,张桃芳确实创下了冷枪击毙214名敌人的最高纪录。但在张桃芳眼中,真正的狙神,另有其人。

因为,张桃芳击毙214名敌人,用了436发子弹。而他却用206发子弹,击毙了203人!

在没有现代科技辅助的情况下,这堪称奇迹。而创造这一奇迹的人,就是鲜为人知的志愿军战士——邹习祥。

邹习祥:志愿军狙神,206发子弹歼敌203人,晚年解甲归田不吃罐头

邹习祥的女儿拿着父亲的照片

1922年4月,在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的一户农民家里,一个婴儿呱呱落地。

由于土地贫瘠,邹习祥家族世世代代,只能依靠苞谷和山上挖来的蕨菜,红薯等作为主食来充饥,若想吃肉必须要进山打猎。

而这样恶劣的生活环境,在给予每个人以生存的挑战的同时,也造就了仡佬族人坚忍不拔,勇敢顽强的精神气质。

而这份气质与天分,在少年邹习祥的身上,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同龄人大多还在乡间追逐嬉戏的时候,年仅七岁的邹习祥,便跟着父辈,扛着猎枪,迈入了深山老林之中。

为了能在山林里存活下去,并带回猎物,7岁的邹习祥受到了更严格的训练。装弹,潜伏,判断,瞄准,射击。时光流转,日夜不休。一晃眼,便是十余年过去了。

邹习祥:志愿军狙神,206发子弹歼敌203人,晚年解甲归田不吃罐头

在山林间伴着猎枪长大的邹习祥,练就了一身堪称绝技的枪法,和很强的野外生存能力。

然而,这样精绝的本领也只能让他的家庭生活不至于忍饥挨饿,到了猎物少的年份,一样余不下钱财。

或许是命运不甘让他默默无闻,或许是国党残酷征兵的必然,在这个远离世俗的小山村里,邹习祥被抓走了,强迫着参军入伍。

在国民党军队的日子里,他拿不到军饷,也没有像样的训练。兵痞他当不来,他只想逃跑回家。

但还没等他计划实施,在同年九月,他所在的部队就被解放军俘虏了。

邹习祥:志愿军狙神,206发子弹歼敌203人,晚年解甲归田不吃罐头

在我党的宽容政策感化下,邹习祥了解到解放军是为人民而战的,而自己本身就是贫苦出身,所以邹习祥加入了我党。

在淮海战役里,他孤身转战,凭着惊人的野外生存能力和堪称绝技的枪法,他点对点的击毙了数十名国民党军官。

在解放大西南的战役里,他率领战士,智擒匪首,勇立二等功。战后,他被编入部队,担当教官。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了。

邹习祥爱国心切,积极响应,于是就踏上了去朝鲜的征程。而这一去,便是传奇的开篇。

邹习祥所属的部队和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中部的五圣山附近,形成了对峙之态。

五圣山位于朝鲜中部,山势极其险峻,悬崖陡立,山涧深邃。以主峰为中心,有五条连绵不绝的山脉向着南方延伸。

邹习祥:志愿军狙神,206发子弹歼敌203人,晚年解甲归田不吃罐头

上甘岭附近地形

从进攻的角度考虑,这五条山脉直插金化,铁原等要害之地,同时,沿着这五条山脉能有效打击沿途美军的机械化部队。

从防御的角度考虑,五圣山的意义则更为重要。

其一,美军的机械化推进如果没有地形作为抵抗,则需要付出大量牺牲。而五圣山和左右的斗流峰,西方山相连,是朝鲜中部最重要的防守地形。

如果五圣山失守,以北四百里,皆是平原地段。机械化部队和美军的优势空军可谓畅通无阻。

其二,在五条山脉沿层设卡,可以让志愿军发挥最擅长的穿插战术。而如果后退到平原地带,在敌军的绝对制空权之下,穿插战术几近送死。

所以,五圣山变成了中美争夺的核心地段,对于人民志愿军来说,五圣山是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守住的核心之地。

邹习祥:志愿军狙神,206发子弹歼敌203人,晚年解甲归田不吃罐头

邹习祥在狙杀敌人

此时,邹习祥所在的135团,则负责五圣山南侧的上甘岭,是五圣山前最后也是最核心的一道屏障。

而邹习祥所在的部队正守卫上甘岭的最前线。对垒相向,邹习祥所在部队和美军的最前碉堡相距不过一二百米。

由于美军拥有几乎无限量供应的火炮,志愿军所在阵地工事只能在夜间美军飞机无法精确轰炸时构筑。而一到白天,志愿军的地表工事往往就会被摧毁殆尽。

虽然邹习祥所在部队,多次打退了联合国军的进攻。但因为美军的装备优势,每次志愿军都会伤亡惨重,甚至连长,排长都牺牲了好几任。

而邹其祥在战斗中又一次荣立三等功后,被提拔为机枪排排长。

邹习祥:志愿军狙神,206发子弹歼敌203人,晚年解甲归田不吃罐头

邹习祥向战友教授狙击技巧

此时,他深刻的意识到,这次对峙的防守任务,可能不能短期结束,而我方也不能总是处于被动防守的局面,于是邹其祥决定主动出击,挫挫美军的锐气。

邹习祥带领战士们利用敌军进攻的松懈时间,在身后山壁上挖出地道。再回转向高处,掏空部分山体,在高处石壁上设置了瞭望孔,观察美军情况。

但这个瞭望孔不能向敌军扫射,因为极易引起暴露,敌军必然会以炮火将此处炸塌。

在多次观察后,邹习祥发现美军相当嚣张,甚至走出工事,摔跤,嬉戏,抽烟喝酒,乃至撒尿挑逗,席地野餐。

于是,邹习祥命人在瞭望孔监视,一旦美军走出战壕,自己伺机从地道钻出,射杀敌人。

而恰巧,在第二天,邹习祥就看见敌军阵地上有一个手撑着拐杖的美军军官,向着我方阵地指手画脚,周围簇拥着一堆人。邹习祥心想,有这么多护卫,应该是个大官。

于是,他前进到战壕,探出头来,举枪便将他击毙。邹习祥很清楚,死了军官,敌人不会轻易善罢甘休。于是,在射击后,他迅速带领全部战士从战壕转移到地道中。

邹习祥:志愿军狙神,206发子弹歼敌203人,晚年解甲归田不吃罐头

果不其然,击毙敌军军官不久后,邹习祥所在阵地迎来了几轮炮火轰炸。135团前沿阵地观察所观察到邹习祥打死敌人军官后,立即向团部报告了这一情况。

团领导鼓励说:“打得好!继续打下去。”受到领导的表扬后,邹习祥更是鼓舞了用冷枪射杀敌人的决心。

邹习祥经常利用瞭望孔观察情况,静默的监视联合国军的活动,乘着美军大意或疏于防范的时刻,从隐蔽处钻出地面,借着战壕,一枪收割。

邹习祥在用冷枪连续击毙八十多个敌人的时候,团里组织各个阵地派人学习。邹习祥便让这些人在高处观察,他自己带着一名副手,到距离敌阵不足一百米的地道里蹲守。

不久,夜幕降临。他和副手转移到战壕中。他的副手举枪向敌方阵地随手射了一枪。

枪响后,敌方阵地出现了骚乱。邹习祥在另一侧战壕中默默观察,找好角度后,抬起狙击步枪便射杀一名敌人。

邹习祥:志愿军狙神,206发子弹歼敌203人,晚年解甲归田不吃罐头

邹习祥在等待时机

一枪击中,立刻撤退。果然,十多名敌人追了过来。而借着地道和战壕的灵活转移,这十名敌军都被邹习祥一枪又一枪地击杀了。

这次学习,加上邹习祥的讲解,大大增强了各个阵地乃至全军的冷枪技术。在敌我双方火力与装备悬殊的情况下,冷枪战术成为了对敌军有生力量造成杀伤的重要策略。

认真观察,一击毙命。一击既中,立刻撤退。这正巧和毛主席指示的“零敲牛皮糖”策略不谋而合。

当冷枪声不断响起,美国人再也不敢嚣张地走出掩体了。这吓得美军整日龟缩在掩体之中,不仅士气上使敌我形势逆转,还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敌军的火力优势,装备优势。

而邹习祥则作为冷枪教官,到各个部队中,实操或者传授观察,射击,选取角度的经验。

据《务川文史资料》记载,驻守上甘岭前线阵地的六个月期间,邹习祥和他教出来的战友们一共用冷枪击杀了3558名敌人。

邹习祥:志愿军狙神,206发子弹歼敌203人,晚年解甲归田不吃罐头

邹习祥在战场战斗

而仅邹习祥一个人,就用206颗子弹,狙杀了敌人203名。其中甚至有多名军官。

而这样堪称奇迹的命中率,使得他被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称邹习祥为“狙击兵的神话”,他战斗的阵地被称为“狙击兵岭”。

到了后期,联合国军甚至使用数架飞机,一整个炮兵阵地追杀他一个人。而他,则是有惊无险地逃脱了。

后来,邹习祥被人民志愿军政治部授予了“二等功臣”和“冷枪英雄”的光荣称号。

1952年10月14日凌晨4点,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而这场战役,是新中国成立后最重要的一战,也是朝鲜战争的转折点。

邹习祥:志愿军狙神,206发子弹歼敌203人,晚年解甲归田不吃罐头

上甘岭阵地

美军肆无忌惮的,疯狂的倾泻着他们的火力,在上甘岭一战中,仅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联合国军一共发射190多万发炮弹,5000多枚炸弹。

硫磺粉末,泥土,铁屑,石尘,弥漫在了每一方的空气里。

在巨大的轰鸣和震波中,战士们开始出现错乱的感觉,总是觉得敌人的炮火是从地底下窜出来的,打得脚底直发麻。

不少战士的耳膜被震出血,有的牙齿磕破了舌头,嘴唇,而和邹习祥一起来到连队的17岁四川小卫生兵,在纷乱的炮击中被活活震死,可想而知,敌军的这种投弹量,炸弹的冲击力。

在一个多小时轰炸后,联合国军向上甘岭发起了疯狂的进攻。而邹习祥所在部队,一共击退了数量大于自身几十倍的敌人整整20余次冲锋。

邹习祥:志愿军狙神,206发子弹歼敌203人,晚年解甲归田不吃罐头

美军冲锋

在这关键时刻,邹习祥和其他幸存的战友发出“人在阵地在,与阵地共存亡”的钢铁誓言。

邹习祥射杀了多少人,已不可考,因美军火力过于强大,在志愿军战士巨大的伤亡情况下,邹习祥不得不带领战士退入坑道。

敌军如潮水般涌来,此时,邹习祥所在阵地早已变成焦土,但战士们仍然借着坑道,和敌人打游击,拖慢敌人前进的步伐。

战士们已经弹尽粮绝,无水可饮,就连稍湿润的岩壁他们都会去舔几下解渴。后来大家只能喝尿,最后连尿都几乎没有了,仅有的尿也要留给伤员解渴。

因为长期没有食物,缺乏营养,战士们四肢浮肿,伤口溃烂;因为水源匮乏,战士们的嘴里都无法分泌唾液,舌头肿胀的连话都说不清楚。

邹习祥:志愿军狙神,206发子弹歼敌203人,晚年解甲归田不吃罐头

志愿军战士接石头下的渗水

就在这种环境下,战士们硬是坚持了六天六夜,最后大家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几乎连移动的力气都失去了。

有战士说:“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派人向指挥部报告情况。”于是,大家商量,由身手和状态都最好的邹习祥,去跨越敌军的封锁,争取援助。

当天晚上,邹习祥悄悄摸出地道口,便看到了敌军。他连忙把身上的一个铁制罐头盒拿出来,丢向另一侧。

突如其来的罐头声吸引了敌人的注意,他们以为那边有志愿军动静,向那边追去,邹习祥赶紧向另一侧跑去。

可毕竟此处地表已然成了敌军的占领区。邹习祥身体又实在虚弱,没跑多远,就被发现了。

看着敌人从四面八方追来,他不得不抱着头滚下坡,找了一个弹坑,将周围的尸体覆盖在自己身上,试图不被发现。

邹习祥的孙子邹银强接受采访时说:“狡猾、凶残的敌军似乎知道层层尸体下还有活人,于是用刺刀朝着尸体堆一阵乱刺。刀尖离他最近的时候只有两寸。”

邹习祥就这样万幸的活了下来。

邹习祥:志愿军狙神,206发子弹歼敌203人,晚年解甲归田不吃罐头

邹习祥

敌人离去后,邹习祥依然在尸体中,静静的躺了一个多小时,害怕敌人没有走远,被发现了。

之后,他爬出弹坑,向营部方向蹒跚着跑去。利用黑夜和声东击西,以及一些能用的坑道工事。经历了一整夜的奔跑,他终于跑出了敌占区。

“一定要赶回去报信,让战友脱困。”这一信念在他脑海中不断盘旋,也正是这股信念支撑着奄奄一息的邹习祥找到了指挥所。

此时的他浑身泥土,满面炮火的熏伤,一层层血和泥把他裹成了个陶俑。

站岗的士兵不认识他,不让他进去。他就跟站岗的士兵报出了部队编号和阵地情况。而刚刚解释完,他就晕倒了。

当邹习祥再次醒过来时,而自己的战友们已经全部殉国,得知消息的邹习祥犹如五雷轰顶,嚎啕大哭。

邹习祥拒绝了上级要求他撤退的指令,他选择就地留下,编入前线部队。

在持续43天的战斗中,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反复争夺阵地多达59次,而志愿军共击退联合国军900多次冲锋,在志愿军战士众志成城之下,最终守住了阵地,取得了胜利。

邹习祥:志愿军狙神,206发子弹歼敌203人,晚年解甲归田不吃罐头

上甘岭战斗胜利

作为幸存的志愿军,因为战场表现出色,邹习祥受到了金日成同志的接见。朝鲜战争结束后,邹习祥选择了离开部队,返回家乡,照顾妻子,儿女。

部队挽留他,想要把他留在城市里,给他最好的医疗条件和工作待遇,但他毅然拒绝了,他说:

“我的战友们都没有回来,我能回来,已经很好了!国家还在建设时期,能省一点是一点,我身体好得很,不用国家照顾。”

在他说出这段话的时候,我想在他的脑海里,一定都是在上甘岭战役中,那些和他一同舍生入死的战友的面容。

而他的身体,也远不像他自己说得那么轻松。事实上,经历战争多年,更是参加了残酷如上甘岭战役的邹习祥,难逃伤病。

据邹习祥的儿女回忆,父亲的脖子上有一个硕大的肉瘤,是他在前线作战时,一颗子弹给他留下的。

当时,美军的子弹就如同暴雨一般向他袭来,他虽然及时躲避,但一颗子弹却也擦着他的脖子右侧飞过。

万幸的是,没有伤到颈动脉,但也擦下他一大块血肉,留下了肉瘤。

邹习祥:志愿军狙神,206发子弹歼敌203人,晚年解甲归田不吃罐头

邹习祥晚年照片

而更惊险的一次,在前线正面作战时候,他正手持机枪扫射,敌军一颗子弹飞来,正巧被他带在手上的手表挡住。手表被打得粉碎,他万幸的只受到了皮肉之伤。

而在漫长的作战生涯中,各种擦伤,烧伤,爆破伤更是数不胜数。

邹习祥的身上很多地方都留下了永久性的伤,而大面积的疤痕,也是常年干燥龟裂的,尤其是夏天,更是不断掉皮,灼痛难当。

他从村民那里收购松油,然后让自己的孩子们为他擦拭疤痕,以此来滋润皮肤,缓解他的伤痛。

而即使这样,邹习祥在回乡后多年间,也没有向组织申请过一次救济。

1956年12月1日上映的电影《上甘岭》,是抗美援朝电影的经典之作,而邹习祥也参演了电影的拍摄。

邹习祥的孙子邹军对记者说:“那时我六、七岁的样子,看完电影回来,爷爷就问我记不记得电影中丢罐子故意发出声音吸引敌人开枪的战士。爷爷说,这个战士就是他演的。”

邹习祥:志愿军狙神,206发子弹歼敌203人,晚年解甲归田不吃罐头

邹习祥后代展示老人的奖状

虽然邹习祥是个英雄人物,可能因为英雄都比较低调的缘故。回乡很长一段时间后,当地政府才知道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得知消息后相关部门抬着全猪、拿着流动红旗来慰问邹习祥。至此,邹习祥的事迹,才渐渐被人们知道。

后来,邹习祥曾在务川县濯水区任武装部长,后因种种原因他归乡种田。回到家乡的邹习祥,正值壮年。

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在苦思冥想之后,他敏锐的意识到,自己家乡的环境,其实十分适合东北的稻米。

他跟大队书记解释道:“虽然我们这上面没有好的水源能够养稻田,但是我们这里雨水广,三天两头都在下雨,可以在一些山的半山腰挖一些山塘,下雨的时候就可以积蓄起来,田里需要时就把水放进田里。”

于是,他托战友带来了稻种。当年,邹习祥种下的二十亩稻田丰收。随后,种稻在栗园村全面铺开。

再后来,他又通过战友从外地引进了甘蔗的全套产业与技术。种植甘蔗,然后建厂,用甘蔗来生产糖果和烤酒,用甘蔗渣和酒糟来配套养猪。发展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邹习祥:志愿军狙神,206发子弹歼敌203人,晚年解甲归田不吃罐头

邹习祥和妻子合影

在他的不懈努力和带领之下,他所在的大队,他的家乡百姓,真正的过上了好日子。

而因为大队的优秀成绩,邹习祥所在的栗园大队多次被砚山区政府表彰。

时光荏苒,曾经精神无比,仿若铁人的邹习祥步入了老年。步入老年后,邹习祥仍然坚持着军旅作息,早睡早起,生活规律。

有时,他会走近年轻时无数次踏足的山野,只是,已然没有猎枪陪伴着他了,他只能散散步,然后挖点野菜回到家中。

有时,他会在照料好孙子后,炖上一锅瘦肉坨,坐在炉边,安静的吸着旱烟,看着晕开的水汽,久久无言。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时兴罐头制品,每当逢年过节,送来的礼物里总有些罐头,而邹习祥却是一次都不肯收下,每次一看到铁制罐头,他就直摇头。

邹习祥:志愿军狙神,206发子弹歼敌203人,晚年解甲归田不吃罐头

因为,那些明晃晃的罐头,会让他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如果这些罐头在当时战友们能吃上一口,那该多好啊!想起这些,邹习祥不禁老泪纵横。

“爷爷离休那年,发了一笔慰问金。他拿出一部分给当时已成家的4个子女每家买了一头牛,每头牛的价格是400元,另外还给了在上班的小女儿400元现金。”邹军说道。

邹习祥一生有6个子女,除了最小的女儿邹书容有正式工作外,其他的5个子女、以及孙子大都生活在农村。

1992年,邹习祥的身体突然消瘦了下来,经过检查,老人不幸得了胃癌。

1993年初春,在百花齐放,万物生长的时光里,邹习祥溘然长逝。在老人出殡的时候,天降暴雨,就在人们抬棺安葬之时,天又突然放晴。这像是冥冥之中的安排,上天也为这位老英雄的离世而缅怀。

邹习祥:志愿军狙神,206发子弹歼敌203人,晚年解甲归田不吃罐头

邹习祥后代祭奠老人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尤能化碧涛。”正是因为这无数革命先烈们所洒下的热血,这片土地在今日,才能遍地繁花。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让我们替他们,看这烟火人间;为他们,守这一方热土。

发表回复